前一篇 普洱茶 新一篇 投资的贪婪导致普洱茶传奇走到拐点(1)
投资的贪婪导致普洱茶传奇走到拐点(二)
恶炒实为泼脏水
关于去年的种种,读者或道听途说,或亲身经历,想必已深有体会。在这里,我们不妨粗浅地探讨普洱茶之所以大起大落坐“过山车”的原委。其实,这一点也不神秘——一旦被狡猾神速且水准极高的现代风险投资瞄上,一切都可能发生。
从原料种植、选择到制作方式乃至外包装,都充满了原生态的气息,在“回归自然、回归绿色”成风潮的今天,的确是个讨巧的优势;更何况茶中含量巨大的微量元素,使其功效越发引人遐想。一直以来,普洱茶的保健减肥功效已是业内外的共识,虽然目前尚缺乏系统全面的科学鉴定数据作为支撑,但其作为健康生态饮品的形象已深入人心;云南各大茶企的重心也大多放在研究新产品、常规的宣传推广上。
但随着省外乃至海外资本的介入,一切都变了。投资者更在意投多少、赚多少、赚多长,至于品牌、口碑、产业发展,常无暇顾及。在最短时间内赚取最大利润的思路下,普洱茶被无度扭曲、离谱包装——各种瞠目结舌的广告词和宣传语出现了,其功效被吹得包治百病,其来源和年限被说得神乎其神。茶价因此一路狂飙,销量在短时间内登峰造极。
你相信一饼茶叶的历史长达200年吗?在去年,这样违反常识的标榜随处可见。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,普洱茶的保存年限最多50年。如今,已难求证此类胡话的始作俑者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有人敢这样吹,那是因为有许多人吃这一套,并愿为此大掏腰包。至于动机则是千奇百怪,附庸风雅者、炫富者等大致都有。
许多利令智昏的销售商在那个时候,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。这样的营运手法对商人而言是镀金和包装,而对普洱茶本身来说,却是地地道道的泼脏水,并成为日后普洱茶遭受诟病的罪证,并因此饱受责难和非议。
回归常识与踏实
在警惕外界杀鸡取卵式的炒作时,我们也应该反思。
在满钵金钱和甜言蜜语送上门时,某些云南茶企的确也飘飘然了,被短暂的利益蒙住双眼,把“普洱茶无国家标准”当成有恃无恐的谋利捷径。赢得了微薄的利润,却失去了获得更多回报的机会。
我们还是回归常识吧。综合许多茶企老总的说法,大叶种制作的普洱茶有四大优势:耐储存,历久弥香;耐冲泡,喝茶成本不高;滋味足,泡数不同感受各异;香气诱人,茶壶茶杯可边嗅边把玩。至于功效,还要各自体会。目前云南省政府已耗资数百万,调动各方力量对其进行研究鉴定,许多科学数据将逐渐公布。
我们还是回归踏实吧。按照正常市价,茶农每年每亩能收入上千元,完全可衣食无忧、温饱满足,何必奢望自己种的是金叶子呢?厂家和经销商也能赚取利润,持续经营,何必妄想倒一手茶就能摇身变富豪呢?何况这摇身一变还充满变数,谁敢保证变的不是富豪的另一个极端。